輔導加入幽默是否更好? 前陣子,我提到疫情持續,我們易感焦慮,這是很正常的,我說在心靈上可試著培養幽默感自保。老朋友在whatsapp傳了一些網上的照片和影片給我,我們因而談到幽默問題。以下是我的部分留言。 (一) 我覺得幽默的層次高於滑稽和搞笑,幽默含藏智慧,對生活有所洞察,並能以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它既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亦在人的情理當中,使人得到啟發,會心一笑。 我知道自己具備幽默的大部分條件和潛質,但還差一下扳機,也就是太緊,所以未能以有趣的手法出之,只要能夠放鬆,幽默就會自然流露,現在只能以真誠呈現。 (二) 我突然想到在輔導中加入幽默這個問題。 就輔導來說,真誠是很穩妥的,加入幽默是否更好呢?這個問題我以前沒想過,羅哲斯提出輔導者要具備真誠、接受和同理這三個條件,普遍被輔導界接受,也有人加上思路清晰,但好像沒有什麼人提到幽默這個條件。 我覺得若運用得宜也是好的,但要很小心,而且需要有高度的同理心,拿捏得很適當,因為案主的心靈非常敏感,平常的一句話,有的案主也可以覺得你批評或攻擊他,幽默的話就更容易引起誤解,以致產生負面效果。 (三) 在心理治療或輔導的主要學派中,我沒見到幽默輔導。我覺得原因一來如上所述,二來開創學派或從事有關工作的人,他們本來多有心靈問題,本來多不屬幽默型態的人。 我有興趣研究幽默輔導這個領域,這是既助人亦助己的事。
•回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