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症的輔導初探

妄想症是指「抱有一個或多個非怪誕性妄想,同時沒有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狀」。妄想是指「即使事實並非如此,也堅信不疑」。

從輔導的層面來說,妄想症是很難處理的。當患者抱有某些妄想,他就很容易覺得周圍的事物正好迎合他的妄想,因為明顯不迎合他的妄想的事實和證據,會被他忽略,而似乎迎合他的妄想的事物,會被他強化,也就是通過他的想像把它們加工,使它們迎合他的妄想。其實這些事物並非真的證實他的妄想,他通常也只有模糊的感覺,在追問之下,他自己往往也說不清楚,總之他只不過覺得它們好像跟妄想吻合罷了。由於他每天都為這些妄想加油,它們不但沒有減弱,反而不斷鞏固,甚至成為一個牢固的系統,而對他做成的困擾,就一直持續下去。

我遇到一個有妄想症的人,我給他講解過有關證據的概念後,當他有某些感覺或想法生起時,他能夠分辨它們有沒有證據,如果沒有,他會把它們歸入「妄想區」內。這是重要的一步,不是每個有妄想的人都能夠做得到的,因為當某些感覺或想法出現時,那些感覺或想法的力量往往太強大,整個心靈好像完全被它們支配了,也就是陷溺於那些感覺或想法當中,沒有能力再去分辨有沒有證據。可能比較理性的人,才較容易做到這一步。

雖然能夠把它們歸入「妄想區」內,但不等於就不相信它們,沒有證據也可以仍然相信的,這正是妄想症患者的特色。不過,能夠知道它們沒有證據,也是重要的一步,至少可以動搖一下那些妄想的根基,而且可以告訴自己:「它們只是妄想,妄想不等於事實,它們對自己並沒有實質的影響」,這是我目前想到的方法。至於下一步就是如何讓他由「相信」逐漸變為「不相信」,這是我未想到的,如何做到呢?這是我心中的一個問題。

至於其他我採用的方法包括:
(一)就妄想的具體內容,和他討論,引導他對事物有更合情合理的解釋。這是正路的方法,即使未見效用,也值得堅持。
(二)就其他事情跟他討論,以提升他的正確思維能力,以便他把這種能力應用到妄想的事情上。這是間接的方法,但需要時常跟他接觸才行。
(三)引導他覺察被壓抑的心靈部分,釋放種種不滿的思緒,從而統合心靈。從整體論的觀點看,這種方法也是有幫助的。
(四)進行較深層的心靈探討,比如讓他了解妄想本身有其意義和作用,以便擬定可行方案,以取代妄想的需要。這可能是根本的方法,不過需要很長時間以及具備有關條件。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