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合兩極

當我們認同自己有某種心靈特質時,它就浮現出來成為「圖像」,而相反的特質就同時存於心中成為「背景」,即在心中也佔有一席位。我們愈強調自己有某種心靈特質,相反的特質就愈有地位。如果我們只認同其中一極而否認另一極,另一極就會被壓抑到潛意識裡去。我們對相反特質的抗拒程度,正可反映我們對它的壓抑程度。

甲說:「你說的『佔有一席位』是什麼意呢?是指擁有嗎?還是只不過指介意?」我說:「介意或在意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還可以被壓抑到潛意識裡去而不覺察。」甲說:「比如我有不貪錢的特質,我只是對別人貪錢很介意,難道我也有貪錢的特質嗎?」我說:「即使有貪錢的特質,也不表示就會表現出來,它可以只是潛存於心靈之中。我試舉一個例子,比如有人非常強調道德,在他的內心深處正是暗存不道德。」乙對甲說:「你很介意別人貪錢,正是心中存有貪錢的特質。」

「統合兩極」就是要讓我們覺察和接受被否認或壓抑的一極,從而統合我們的心靈或人格。換句話說,統合兩極就是容許相反的特質存在,讓兩極得到調和,這不但可讓我們在兩極之間自由走動,更富彈性,而原來的特質亦會更加成熟,不致趨向極端。

我從讀大學哲學系時起,對於求真非常執著,跟著接觸儒家思想,後來學佛修行,逐漸培養出真實、真誠的特質,對於虛假,十分厭惡,那時我的頭腦非常銳利,很易就能看穿別人的虛假或毛病,因而有時會傷害別人。隨著後來逐漸成長,對於虛假,我沒有那麼厭惡,我體會到有時人之所以虛假,是迫不得已的,對此我有更多的體諒,而我自己偶然有些虛假,也可以接受,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我發覺我對於虛假的覺察和接受,並不會削弱我一向以來具有真實、真誠這種特質,反而使這種特質多了一點寬容的意味,讓這種特質更為成熟。這也是統合兩極的結果。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