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事 完形治療是一個心理治療學派,由德國人創立。在完形治療中,「完形」是德文 Gestalt 的中譯,這個概念的含意很豐富,有整體、輪廓、結構、模式、圖像、風格等等涵意,把它放在心靈的療癒與成長的脈絡中,我覺得可簡單理解為「完整的體驗」。 「完整的體驗」不意味著「完美的事件」或「圓滿的結局」。即使痛苦或悲傷的事件,我們也可以有完整的體驗,以及得到成長。比如兩人從相識開始,繼而拍拖戀愛,經過很多年後,最終分手,照一般的想法,這是一個不圓滿的結局。但即使如此,只要兩人對於分手一事,有充分的了解、體會及接受,對兩人來說,也可以是完整的體驗。但假如其中一方突然終止,不告而別,毫無交代,而另一方雖然悲憤,但不願溝通,不想追問,結果對雙方來說,都構成不完整的體驗。用完形治療的話來說,就是「未竟之事」。 又比如我們有至親患重病,能夠康復當然較為圓滿,但即使最後離開了,只要我們對此事有充分的了解,要表達的哀傷也表達了,對我們來說,亦可以是完整的體驗,我們在當中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從而成長。但如果我們對此事總有不解之處,或當時壓抑了自己的哀傷,則多年之後,它仍是一件未竟之事,它仍會使我們感到不安。 未竟之事是未完成的「完形」,屬於不完整的體驗。人類心靈似乎有追求「完整」的傾向,對於未竟之事,尤其是我們認為重要的未竟之事,總會感到不安,而且會妨礙我們投入新的「完形」當中,結果可能做成更多未完成的「完形」,帶來更大的不安。我認為心靈輔導要處理的,其中一項就是這些未竟之事,讓它們成為完整的體驗。 有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即使沒有那麼誇張,不如意的事也總有不少。我們不必要求事事完美或圓滿,縱然遇上痛苦或悲傷的事件,我們也可以把它們轉化為完整的體驗。
•回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