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憤怒的覺察不屬於憤怒

我說:「面對負面的思緒,很多人的習慣反應就是要努力改變,大力扭轉,比如抑鬱就叫自己不再抑鬱,認為自己無用就叫自己不再認為自己無用,其實這樣做不但沒有效用,而且會加重病情。」甲說:「因為這樣做只會壓抑,對嗎?」我說:「不錯,比如我們感到情緒低落,於是很不喜歡自己情緒低落,努力叫自己不可再情緒低落,結果反而更加情緒低落。我們只需覺察自己的情緒低落就夠了,無需壓制,不用逃避,也不必評價它的好壞,只要保持覺察,把情緒低落交由覺察去處理,覺察自會調整我們的情緒。」

乙說:「好的情緒也覺察嗎?」我說:「也可以覺察,覺察是很奇妙的。我們覺察到自己有愛心,不會削弱我們的愛心;我們覺察到自己冷漠無情,卻會減弱我們的冷漠無情。即是說,好的品質會保留,不好的品質才會轉化。」

甲說:「我們是否覺察到憤怒,知道它是不好的,於是不再憤怒?」乙說:「這不是覺察,覺察是不帶評價的。」我說:「不錯,覺察好比一面鏡子,它只反映心靈的內容,而不作好壞的評價。這是心靈的鏡子功能,也是常被忽略的功能。當我們覺察到憤怒時,覺察自然會調整憤怒的情緒,而不是我們知道它是不好的,把憤怒壓制。」

丙說:「在平日生活中,我們有各種情緒起伏,這是很自然的事,學習覺察,是否會失去情緒感受?」我說:「覺察不會妨礙情緒感受。在我們有情緒感受的同時,我們仍可以覺察。雖然有很多人只有情緒感受,而沒有覺察,結果只落入情緒感受的層次,抑鬱就只是抑鬱,憤怒就只是憤怒。覺察跟情緒感受屬不同的層面,性質亦不相同。比如,對憤怒的覺察,這個覺察本身並沒有憤怒的性質;對抑鬱的覺察,這個覺察本身亦沒有抑鬱的性質。保持覺察,覺察只會調整我們的情緒,而不會使我們失去情緒感受。」

丁說:「反省也是覺察嗎?」我說:「反省是回想,不是覺察。嚴格來說,沒有所謂『事後覺察』,覺察總是當下的。」乙說:「反省可以提醒我們以後要保持覺察。」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