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靈輔導的進程

心理學家羅哲斯在《心理治療的過程觀》一文中,把心理治療的過程分為七個階段,並逐一加以描述。我參考了他的描述,並試用我平時慣用的術語,也初步粗略擬定了一個心靈輔導的進程。我覺得這種階段性的劃分,不論對輔導者或當事人來說,在了解輔導的進展上都有所幫助。

第一階段

一、壓抑真實我,甚至覺察不到真實我,跟自己的溝通有很多障礙。
二、即使覺察到,也不願意向別人表達,把親密的人際關係視為危險。
三、不承認自己的心靈有問題,沒有尋求協助及改變自己的欲望。

第二階段

一、開始覺察到自己的心靈有問題,並思考或嘗試尋求協助。
二、多假借別人來表達自己的問題,而非直接述說自己的問題。
三、把自己的問題「外化」,即問題不在自己身上,缺乏自我責任感。

第三階段

一、承認自己的心靈有問題,願意尋求協助及改變自己。
二、開始表達真實我,但常以過去式或把自己當作客體來表述。
三、覺得自己很差勁,很難接受自己。

第四階段

一、開始覺察到真實我與假想我的距離。
二、偶爾能夠表達當下的真實我,以及露出一點接受真實我的徵兆。
三、開始有點自我責任感,但這種感覺常會動搖。

第五階段

一、即使有畏懼伴隨,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接受及表達真實我。
二、能夠面對內心的衝突,不再逃避。
三、有更多自我責任感,能自我反省,內在對話更加自由。

第六階段

一、對真實我幾乎有完全的覺察。
二、能夠接受真實我,即自覺到自己就是如此,不必畏懼或抗拒。
三、相當暢通無阻地進行內在對話,有一種人格統合的感覺。

第七階段

一、覺察到真實我不斷轉化,從根底裡信賴和接受自己的轉變。
二、不再把自己當成客體,而以主體進行運作,並為自己的抉擇負責。
三、內在對話暢通無阻,亦能與別人建立深度的人際關係。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