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為對方創造全新的語言

今天,我和太太走柏架山道,途中談到我過去常犯的一個錯誤。

自大學期間修讀中國哲學以來,我就很著重自己的精神修養。過去二、三十年,我不斷致力於改善自己的心靈品質。我既經歷過與自己的缺點、弱點激烈對抗的十年,亦經歷過學習純然覺察和接受自己的缺點、弱點的十年。面對人性的缺點和弱點,我已有豐富的經驗,甚至可稱得上是一個老戰士。對我而言,要說出以及承認自己有缺點和弱點,並非難事。

然而,我卻犯了「推己及人」的毛病。當我發現身邊以及周圍的人有缺點和弱點時,我往往會直接指出來,愈親近的人就愈直接。雖然我的出發點是想對方改善,但很少人好像我一樣經歷過與缺點、弱點長期磨合的階段,也就是很少人能夠直面自己的缺點和弱點,結果很容易給別人帶來傷害。

我太太說:「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自己有缺點和弱點,當你談到對方的缺點和弱點時,除了語氣和態度要溫和外,還要一步一步引導對方見到自己的問題,不可以一下子就把對方的問題呈現在對方眼前,這樣會使人受不了。若對方目前無法接受,暫時就不要說。」

這幾個月以來,我和太太有了更多深入的交談,謝謝她坦白告訴我她的感覺和想法。我為過去給她帶來傷害,深表歉意。

最近有一位網友給我電郵提到:「……有些網友和學生會受惠於老師,但我不知道一些心情不好以及經歷比較淺的網友和學生跟你交流後,心情會否更低落,這點老師沒有提過。」

我回覆說:「不錯,間或有一些網友和學生跟我交流後,心情會更低落,這是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是我有待改進的地方。這一點我是知道的,我不是故意如此,而是我本身的性格局限使然,我只能盡量改進自己,希望給別人帶來不好感受的情形會愈來愈少。謝謝你提醒我再次反思這個問題。」

容格在自傳中談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這種獨特性需要治療師為每一個受助人創造一套全新的治療語言。

我過去常犯的錯誤,就是對對方的獨特性不夠重視,以致「推己及人」。月前我跟我的老師通電話,老師提醒我從事輔導時,要留意所說的話能否跟對方相應。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點。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