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學生關於心靈的一些提問
問:為什麼我要了解自己的心靈呢?當我對自己的心靈有深刻的了解
後,不會更痛苦嗎?不會發現更多人性的醜惡嗎?還是當我對心靈或
人性有深刻的了解後,就更能體會生命的意義?
答:若你由於對心靈有深刻的了解,發現更多人性的醜惡,因而感到
更痛苦,則這種痛苦是有益的,因為它會促使你淨化自己的心靈,洗
滌醜惡的人性,逐漸為你帶來平靜與喜樂。
其實給我們帶來痛苦的,主要是醜惡的人性,而不是對醜惡的人性的
了解。即使我們不了解那些醜惡的人性,它們依然會產生作用,仍會
給我們帶來煩惱。不僅如此,由於我們不了解那些醜惡的人性,也就
是陷溺其中而不自知,因而只會讓它們不斷滋長。
了解,尤其是深刻的了解,它本身就有治療的作用。當我們深刻了解
到某些醜惡的人性正不斷給我們帶來煩惱和痛苦時,這種了解本身就
自然會轉化那些醜惡的人性,除非我們很享受煩惱和痛苦。
還有,若我們對心靈或人性有深刻的了解,則不僅了解人性的醜惡,
還了解人性的美善。我發覺心靈有一項很奇妙的功能,那就是「美善
到底勝於醜惡」。到我們經過反反覆覆的了解和體驗後,就會見到人
生的正道──朝向美善,也就是找到生存的意義。
交流
○:老師你好!
看到你對學生的回答……「其實給我們帶來痛苦的,主要是醜惡的人
性,而不是對醜惡的人性的了解。」,我覺得真的很有道理,亦很一
針見血的道出了,問題的基本所在。
恕我愚昧,看完你的對答後,我又想出了另一個解不通的疑惑,那就
是:假若我知道世界的糧食資源,足夠供應全地球的人類,但只是資
源分佈不平均,而導致發達國家浪費,貧窮國家饑荒──不錯,給我
們帶來痛苦的,主要是資源分佈不平均那現象,而不是對資源分佈不
平均的了解。但問題是:當知道了所帶來痛苦的因由是什麼時,那痛
苦的問題依舊存在,在我們面對那無能為力作任何改變時,能做的就
是眼巴巴的在白無奈?那「了解」還起到治療作用嗎?更不解的是,
要是「了解」讓我們看得更清,給我們帶來更深層的難過及困擾時,
那處於負面狀態的自己,又應該如何自處?
●:請你想一下,對於你所說的那個糧食分佈不均的現象,你雖然感
到痛苦,但有不少人卻沒有感覺,並不感到痛苦。即是說,使你感到
痛苦的根本原因並不是那個現象本身,而是你自己的心靈。心靈品質
不同,感覺也不一樣。
如果你所說的不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而是你真實的感覺和體驗,你
就具有很難得的心靈品質。這顆悲憫世間苦難的心靈自然會驅使你做
一些事情,而不會只是眼巴巴的白無奈。盡力之後,問題沒有解決,
只會更增益你的悲心。還有,出自慈悲的不忍,不同於出自我念的痛
苦,前者實在不能說是痛苦。我說「了解具治療作用」,那是對出自
我念的痛苦來說的。
在糧食分佈不均現象的背後,是人心問題。世界為何會變成今天這個
樣子──有國家糧食太多而浪費,有國家糧食不足而饑荒,這是不是
我們大多數人都要負責?今天的人類社會文化是不是由我們大多數人
點點滴滴營造出來呢?從改變自己的心靈開始,就是改變這個世界。
○:當面對大世界的失衡時〔就像糧食分佈不平均、醫療事故失當的
推委、氣候急速惡化等等〕,我們沒辦法把它糾正過來,能做的就只
有安然接受,幹好自己的本份,踏實的學會把問題逐點修復?
嗯……多難啊!
有些時候當埋頭深思這種種時,就會難過會哭,太多的無能為力存在
了,而這種熬人的感覺是「不忍」還是「痛苦」?那倒在乎你怎樣去
形容自己的感覺。不過,其實怎樣去形容那感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當感覺來了時,我們應該怎樣去和自己打交道?若要很玄的強逼自己
「放下」,那拒絕承認自己的情感又會否變成很霸道的一回事?
再想啊,就這個世界外在的問題而言,也要多花智慧才能釋然。那面
對自己呢?貼身的人、事、關係、恩怨等等,實實在在及近距離的有
血有肉有的感覺,在那許多的糾纏中,又怎樣才能把自己找回來,好
好善待?
●:看了你第二則帖子,對於你的情況,我有了多一些了解。你面對
世界的失衡現象〔例如糧食分佈不均、醫療事故失當的推委、氣候急
速惡化等等〕,有時埋首深思,覺得無能為力,無法糾正,因而會難
過會哭,感到痛苦。至於那些跟你貼身的人、事、關係、恩怨等等糾
纏,也使你感到難過和困擾。你問當那些感覺來時,應怎樣和自己打
交道?怎樣面對自己的感覺?
當那些感覺來時,你只需接受那些感覺,即對於那些感覺只當作「事
實」看待就夠了。你其實不能強迫自己放下那些感覺,既然是你真實
的感覺,你怎能強迫自己放下呢。你愈強迫自己放下,你只會愈跟那
些感覺對抗,那些感覺就會愈鮮明、愈熾盛,因為你太把焦點放在那
些感覺上面,以至太把焦點放在對抗那些感覺上面,結果你只會把那
些感覺強化和深化,並一直陷溺於那些感覺之中。
但你又不可刻意不理會那些感覺,著意於放下或對抗那些感覺,固然
是聚焦於那些感覺,著意於不理會那些感覺,依然是聚焦於那些感覺
,只不過以另一種方式把焦點放在那些感覺上面罷了。
你只需把重點放在事情上面,客觀審視那些事情,理性分析它們的因
緣,而不必再著意於自己的感覺,即是把重心從自己轉移到事情上去
,也就是不要想得自己太多,那些感覺自然就會較為淡化。
還有,你要了解,你感到痛苦的原因,主要來自你自己的心靈,而非
來自那些事情本身。即是說,主要是你自己的心靈品質或習慣模式使
你感到痛苦。對於這一點,也要接受,只需深刻覺察或了解就夠了,
不必對抗。
○:老師,你的留言讓我想起數年前一位長輩跟我分享過的一席話,
他這樣說:「……當悲傷再來的時候,並不需要刻意的去否定它,也
不需要花太多的心神去抗拒它,讓它靜靜的來過、離去就是了,要學
懂珍惜自己,多把時間放在自己的好心情上,別把精神養份全給了悲
傷,到頭來只會消瘦了自己。」。
我想……是學會多把時間放在自己的好心情上,抑或像老師說把重心
放在事情上面都好,其背後為的都是學懂,避免和痛苦去正面爭持和
角力。
真的很難……但為了和自己好好去過活,又總是甘心去把它學會的。
●:覺察那就是自己的心靈習慣,接受那就是自己的心靈習慣,覺察
和接受本身,就會慢慢轉化自己的心靈。
無需太在意自己的負面感覺或情緒,無需跟自己的負面感覺或情緒對
抗,太在意它們,跟它們對抗,反而會留住它們。
把生活重心放在「超越自我」的事情上面,最後不要又把重心放回到
自己的感覺或情緒上面去。
若最後又把重心放回到自己的感覺或情緒上面去,覺察那就是自己的
心靈習慣,接受那就是自己的心靈習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