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底、批灰及油乳膠漆
──為牆壁天花換新衣


廿多年來,我和太太曾替家居的牆壁和天花油過幾次乳膠漆,但每次都是油在舊漆上面,今次我們決定把舊漆剷走,重新批灰,然後油乳膠漆。我們先騰空一間房子,完成這一間,再做另一間,接著做廳、浴室和廚房。我們打算為全屋的牆壁和天花脫去層層舊衣,換上新衣。

一、剷底

所謂「剷底」,一般是指剷去舊乳膠漆,而非連乳膠漆下面的灰層都剷走,即不是剷到見石屎。

我買了長頸鹿牌化白水,先用清水稀釋,再用油掃塗在天花和牆壁的舊漆上,每輪可塗半幅天花或一幅牆,範圍自行調節,然後用漆剷或其他工具把舊漆剷走。據我的經驗,化白水和清水的比例及塗上後隔多久才剷走舊漆,沒有硬性規定,那要視舊漆的具體情況而定。可先試試一分化白水加二十分清水,相隔五分鐘後才剷去舊漆。若舊漆難以剷走,可多加少量化白水及等待多幾分鐘。總之,在試驗中逐步調節。

由於化白水含有機溶劑,不但對人體有害,而且破壞環境,因此使用時要配戴膠手套、眼罩和具過濾有害氣體功能的口罩,而且應盡量稀釋,避免大量使用,還要注意空氣流通。

剷去舊漆,一般都用漆鏟,但我家的舊漆很堅實,即使塗了化白水,也很難用漆鏟剷走。我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用小型 cutter,裝上新刀片後,把刀片盡量延伸,然後以刀片貼近牆身,把舊漆削走。不過使用時要小心,以防刀片折斷時彈到自己。於削去舊漆時,仍應配戴眼罩、防毒口罩等保護工具。我發現即使堅實的舊漆,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削走,因為不論漆鏟的邊緣怎麼利,總不及刀片那麼鋒利。我曾在網上討論區介紹這個方法,一般油漆師傅並不認同,有人說沒有師傅會這樣做,但我和太太卻用這個方法,把全屋的天花和牆壁的舊乳膠漆全部削走。



二、修補

若發現乳膠漆下面的灰層鬆浮,則要把它們剷走。即使表面上沒有鬆浮,最好也用手或工具全面敲打一下天花和牆壁,若有空洞的聲音或感覺,即表示那部分的灰層與石屎分離,也就是離底,為免日後灰層浮起或鬆脫,亦應把那部分的灰層鑿走。在天花、橫樑與牆身交接的角位,較易有離底的現象。

剷走或鑿走灰層後留下的凹陷部位,可用灰料填補,若凹陷的部位較深,則要分多次填補,若屬天花,則頗考工夫。我改用黑英泥填補,不但較為容易,而且可一次完成。為增加黏性,我用一分黑英泥加一分沙。所填補的黑英泥要稍低於周圍的灰層,否則高出來的黑英泥於乾硬之後,就難以磨平。

為了遮蓋黑英泥的顏色,我再於其上塗一層稀薄的白英泥漿。我試過純用白英泥填補凹陷位置,但發覺白英泥於乾固之後,較易出現裂紋,而且不及黑英泥加沙那麼堅固。

此外,若發現天花或牆壁有凸起的砂粒,也順便把它們鑿走。


            
三、鞏固

於剷底和修補後,接著要做的是在灰層上塗上光油或司拿,作用是使灰層更為堅固,而且可封閉灰層的氣孔以達防水效果。

在網上討論區,有一位女性裝修師傅提我要做這個工序。她說:「如果不做這個工序,直接在剷完底的灰層上批灰,可說不是把灰批到牆壁上,而是批到一層鬆泡泡的灰面上,有可能會咬底。」我明白她的意思,缺少這個工序,就好比把新批的灰料建築於沙丘之上。

照一般傳統的做法,這個工序多用光油,但光油含有機溶劑,不但氣味強烈,而且破壞環境。我選用較符合環保的袋鼠牌水性司拿。

我先用清水把水司拿稀釋,然後用油掃塗在天花及牆壁上。我所稀釋的程度比生產商建議的更高,因為我覺得這樣更能讓水司拿滲入灰層內,效果更好。我寧願多塗一次,補足它的濃度。


            
四、批灰

一般油漆師傅批灰時所用的灰料,多是自己買菜膠、福粉、石膏粉、光油或白膠漿等原料來調製的,這種灰料叫菜膠灰。我這個行外人不懂得調製,只好買現成的灰料,我選用菊花牌平底漿。其實,我心中還有一種想法:菜膠灰用了那麼多年,好像一直沒有改進,品質很可能及不上平底漿。我問過一位油漆師傅:為何仍用菜膠灰而不改用其他灰料例如平底漿?他告訴我平底漿價錢貴,而且乾了太硬,打磨時很是滋味。

不錯,我嚐過個中滋味!我初時不懂得使用灰匙,有些地方批得太厚,打磨時就如同打仗,整間房子灰塵瀰漫,眼前一片朦朧,當我離開房子時,除下口罩和眼罩,除了罩著的部位外,其餘全身佈滿白粉。我大致上批灰三次,每次都用180 號沙紙打磨,打磨後用扭乾的濕布清潔乾淨,才批第二次。

我交了「學費」後,學到了一些東西,後來為客廳批灰,幾乎不用太多打磨。我發覺如果批灰批得好,沒有什麼明顯凸起的灰痕,則不用每次都打磨,待批完三次後,才先用180 號沙紙打磨,最後再用500號沙紙。

我覺得兩幅牆交接的「直角線」,是很難批的。初時我嘗試把灰匙的邊緣放在「直角線」上,先向其中一幅牆推撥,再向另一幅牆推撥,但效果不太好,在「直角線」上的平底漿批得不夠均勻,而且仍有一些的空隙,後來我改變方法,就是用手指把平底漿直接抹在「直角線」上,然後再用扭乾的濕布壓著「直角線」一抹,平底漿就批得很均勻了,而且牆身兩邊的平底漿也很平滑,幾乎不用再打磨。手指其實是很靈活的工具。


五、上漆

油乳膠漆前,要徹底清潔天花和牆壁上的灰塵,可用扭乾的濕毛巾抹一次,但要注意有些毛巾是會脫毛的,還有最好關上窗戶,以免外面的灰塵飄進來。

以前大多數人油乳膠漆,只油面漆,不油底漆。我在一個油漆網站看見這幾句話:「底漆除了增加面漆的附著力外,還可阻擋底材的鹼性物質向上層滲移,有效減少對面漆的侵蝕。」我覺得有道理。

我決定油一層底漆和兩層面漆。底漆選用「立邦淨味底漆」,面漆則選用「立邦淨味全效內牆乳膠漆」。先油天花,再油牆壁,由上而下。油完第一次面漆後,我用手掌掃抹一下牆身,若感覺到有凸起的微塵,就用500號沙紙輕輕磨平,直至牆身完全平滑,才油第二次面漆。

立邦漆較黏,要略為稀釋,才易上油。底漆可加30% 清水,面漆可加20% 清水,總之看自己的手感,加以調節。另外,我選用立邦的四吋柔絲油掃,價錢雖然較貴,但頗耐用,而且較少掃痕。

還有,油乳膠漆時要留意天氣情況,若濕度太高或溫度太低,都不宜動工。這方面應參考有關乳膠漆罐上的說明。

經過連番努力後,我和太太終於為全屋的天花和牆壁換上新衣。雖然成果遠遠談不上完美,但也是一種體驗,而且我覺得在邊學邊做的過程中,也獲益良多。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