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在的兩大問題:安全感和價值感 |
|
無論一個人的信仰、思想、學識、身分、地位……如何,幾乎所有人都要面對安全感和價值感的問題。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受到這兩個問題困擾,並為此耗掉大量本應用來建設真實自我的能量。 這兩個問題主要落在人際關係中,若離開人際關係,即使仍有安全感和價值感的問題,也會輕微得多。也就是說,我們主要都是在人際關係中沒有安全感,在人際關係中找不到價值感。 一個人的生命早期,如果在很不利的環境中長大,則很快就會遇到沒有安全感的問題。為了緩和由此而生的焦慮以及應付周圍的人,孩童也懂得為自己尋找生存策略:一是屈從、依附和討好;二是對抗、控制和鬥爭;三是迴避、退縮和放棄。由於這三種策略彼此衝突,孩童會依其天性及實際境況為自己選取主要策略。這種選取,不單單為了應付周圍的人,還會深深影響日後的人格發展。 然而,以上策略雖然好像能為自己提供生存模式以應付焦慮,但它的重點只放在尋求安全而非發展真實的自我上,也就是在愈來愈疏離真實自我的情況下,沒有安全感的問題無法真正解決。不僅如此,由於迷失自我,自我價值也無從肯定,因而在內心靜靜地發生變化,那就是透過想像為自己建立一個虛假理想化的自我。 這是在成長路上「誤入歧途」的關鍵,虛假理想化自我的建立,意味著進一步遠離真實的自我。虛假理想化的自我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但它會轉頭反噬我們的真實自我,結果自我疏離和迷失自我會愈來愈嚴重,而由虛假理想化的自我所實現的價值(即使有實現價值),也並非真的自我實現,我們感覺不到價值感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要解決安全感和價值感的問題,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它意味著要徹底改變以往的方向,做回真實的自己,建立本來屬於自己的自我。 (2020年12月3日)
|
|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