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恐懼:治療恐懼症的最有效方法 |
|
恐懼症(特定性)的形成屬於一種敏感化作用的過程,而恐懼症的療癒是一種脫敏過程。 在得到恐懼症之前,我們的心靈已經處於異常敏感的狀態,當遇上某種事物或情境時,很容易就有過大的反應,即是向不好方面作出過度的心靈加工,因而激起極大的焦慮,從而把那種事物或情境與焦慮關聯起來,以致念念不忘。以後再遇到有關的事物或情境,或者只是想起,焦慮就會自動地被引發出來,而我們的自然反應大多是逃避。逃避雖然可以暫時免於恐懼,但其實是加重了我們的恐懼,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逃避,恐懼症就慢慢形成。 直面恐懼就是讓我們暴露於所恐懼的事物或情境當中,逐步擺脫對有關事物或情境的過度敏感反應,從而解除那種事物或情境與焦慮的關聯。這種暴露療法對治療恐懼症最為有效,據研究發現,它比內省療法、認知療法或藥物療法等非行為療法的效果都更好。不過,在治療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去體驗焦慮,並要忍受這種焦慮的痛苦,直到我們不再逃避。當然,我們要一下子暴露於已迴避多年的事物或情境之前,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忍受的,但我們可以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多年以前,我為一個機構帶領一個輔導小組,組員是精神病者或情緒病者,其中一位組員獨居,兩個月以來,她每當半夜醒來,就會感到害怕,覺得呼吸困難和心跳,很辛苦,要走落樓下大堂,見到人才感到舒服。 我為她設計了一個「體驗」,以下是當時輔導紀錄中我跟她說的一段話:「我們在這裡圍圈而坐,有很多人陪伴著你。我們會關了燈,模仿半夜的情境,然後我們會逐一離開,離開時先跟你說一些話,表示稍後會回來。我會最後離開,最後只剩下你一個人,好像你半夜醒來的情況一樣,只會維持五分鐘,我站在門外,其他人也在外面,你是沒有危險的。當其他人在外面時,各人在顏色紙上寫上文字或繪畫圖畫,回來時送給你,當你以後感到孤獨無人時,可以拿出來看看。這個體驗是讓你感覺一下周圍沒有人時,其實是沒有危險的,而且讓你體會到即使你獨自一人時,還有我們這個小組陪伴你。你想不想體驗一下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設計,每個人逐一離開,是循序漸進讓她慢慢面對獨自一人的恐懼,但最後她因害怕而沒有體驗。雖然暴露療法對治療恐懼症很有效,但為何得此症的人未必能夠受用呢?因為要忍受這種不舒服的體驗,需要相當的勇氣。 (2020年3月17日)
|
|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