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型的情緒病者 |
|
有些屬嚴重對抗型的情緒病者,早期也可能嘗試過採用討好策略,但因無效而放棄,所以在他們採取對抗策略的背後,深藏著對溫情的鄙視和對關懷的抗拒。 我曾詢問一位屬此類型的個案:「你感覺到我對你的關懷嗎?」「你覺得我對你的關懷是真誠的還是虛假的?」我清楚知道自己真的關懷她,否則也沒有信心這樣詢問。對方回答說感覺不到,只能根據我的某些表現推論我應該是關懷她的。 她對關懷沒有感覺,那是她抑制了自己有這種感覺,因為她一旦容許自己有此感覺,即與自己賴以生存的對抗策略有所抵觸,比如表示自己是弱者──她把關懷視作可憐!又比如會削弱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敵視! 這類型的情緒病者相信人性是惡的,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和適者生存的戰鬥場所,他們隨時作出對抗和鬥爭的準備,報復心理更涉及整個人格。他們不需要別人遷就,說「遷就」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他們要求的是別人的尊重,而所謂「尊重」其實是「重視」,即要求別人對他們特別看待,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有特權。當別人不給予特別看待時,就很容易表現出暴怒,覺得周圍的人都對他們不公道。 我見過此類型的人,就是這樣把一段又一段本來好好的人際關係破壞,當中實在沒有什麼理由。由此可見,在他們的心靈或人格內,含藏著很大的自我摧毀或自我破壞的力量! 對於這類型情緒病者,以不好的態度來對他們固然不適當,就連以好的態度來對他們也不適當。據我的體會,適當的做法就是以直直的心來對待他們,而在直心的背後,也需要有一種同情──他們也是在痛苦中掙扎的人。 [附] 問:老師,我很想知道怎麼做才叫「以直直的心來對待他們?」(我買禮物送給家人,他很多時都會一手把禮物摔在地上,這種反應很不正常,令我覺得很受傷害。) 答:直直的心,不易說清楚,或者要用很多語言和很多角度才能說清楚。你對他不好,固然是干預他;你對他好,同樣是干預他。你不要介入他的課題,也不要讓他介入你的課題,給他機會回到自己,給他空間檢視自己。他把禮物摔在地上,你還買禮物給他,對他的反應,你覺得很受傷害,這就是你太過干預他,他也太過干預你。他的行為表現是你有份參與和創造的,你沒有切斷他的依賴和引你關注。這不表示你不給予必須的照顧,你做了就夠了,他領受不領受,這是他的課題,不用干預。你有你的,他有他的,直直而行,不予理會就好了。
|
|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