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不是好東西! |
|
雖然有些人意識到自己是完美主義者,但卻意識不到自己扮演完美的「假想我」,更意識不到自己扮演「假想我」背後的因由。 完美的「假想我」常化身為一個「應該如何如何」的完美指令系統,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妮稱這種「應該」為「專制的應該」,因為它與道德的應該不同。道德的應該具自主性,即我們履行道德的應該與否,屬自由的選擇,但專制的應該卻具強迫性,即我們在潛意識的驅使下不得不如此。 由於完美的指令帶強迫性,且有很多在實際上不可行,例如「應該不受任何情緒打擾」、「應該不作任何錯誤判斷」等等,因而指令往往無法達成。當無法達成時,我們就會自責以至自恨,憎恨自己不是完美的「假想我」。 又當遇到別人的批評時,有時甚至算不上批評,而只是敘述一些有關的事實,但我們也會十分敏感,覺得別人責難自己。我們之所以如此,原因是輕微的批評都會觸動了我們的完美指令系統,警告我們不夠完美。 在完美的指令系統的驅迫下,我們難免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以致身心疲累,但它還有另一項破壞,就是摧毀我們的「真實我」:我們喜歡,不是真正喜歡,而是應該喜歡;我們愛人,不是真正愛人,而是應該愛人;我們想做,不是真正想做,而是應該這樣做。也就是說,我們慢慢失去了真正的情感、想法和意願,所餘下的就是一個虛假的完美指令系統。 我們之所以扮演完美的「假想我」,背後隱藏了各種內心衝突以及迫切的渴望,也就是在人格被拉扯得四分五裂的痛苦狀態下不得不尋找出路。只有通過覺察、接受以及心理分析,加上內心那股成長的力量發揮作用,即是讓失衡的人格逐漸恢復平衡,完美的「假想我」或完美的指令系統才會慢慢隱退。
|
|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