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失去的靈魂 |
|
情緒病者由於不喜歡甚至憎恨「真實我」 ── 真實的自己,因而日漸與「真實我」疏離。與此同時,為了彌補失去自我的空缺以及解決有關問題,他們在內心逐漸為自己塑造完美的理想自我 ── 「假想我」,並以此自居,把本來用來改善和建設「真實我」的能量,改為用來扮演和實現「假想我」。 疏離「真實我」的其中一個結果,就是對自己的真實感情、想法和意願愈來愈模糊。其實情緒病者並非沒有自己真實的感情、想法和意願,只是把它們長期壓抑,以致表現得好像毫無主意,即使面對升學、就業或婚姻等重大問題,也難以為自己作出選擇。 表面看來,改善和建設「真實我」與扮演和實現「假想我」,兩者都是積極地努力,但它們卻有根本上的差異:前者是「自願如此」,屬真成長,愈前進就愈充實;後者是「被迫如此」或「不得不如此」,屬假成長,愈前進就愈空虛,因為前進正意味著離「真實我」愈來愈遠。 不管目前的「真實我」是如何怯弱、不濟和失衡,也總是真實的自我,只有承認和接受目前的「真實我」,並以此為起點,我們才會有真實存在的感覺以及真正的成長。情緒病療癒的基點,就是尋回失去的靈魂。
|
|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