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與人格失衡 |
|
情緒病的症狀若只由外在的不利情境引起,而當事人內在的人格沒有失衡,有關情境改變後,症狀就隨之消失,這種純屬情境性的情緒病,我認為不算真正的情緒病。 真正的情緒病屬人格性的情緒病。這種情緒病之所以形成,雖然亦與外在的不利情境有關 ── 長期或嚴重的不利情境促使人格出現失衡,但即使有關情境改變了,症狀仍沒有消失,不僅如此,在外在情境沒有特別不良的情況下,病情也可以繼續惡化,那是內在的失衡人格不斷自行運作的緣故。 人格既已出現失衡,治療的重心就要放在人格失衡上。然而,當事人總傾向於把一切症狀的原因歸咎於外在情境,因為這樣做就可無關乎自己的人格 ── 要承認自己的人格失衡是很不容易的事。可是,若把重心放在外在的人事物上,則會阻礙自己看到人格失衡這個重要環節,這對恢復自己的人格平衡沒有什麼幫助,即是說,人格失衡並沒有因此而改變,情緒病也沒有因此而康復。 認出自己人格有什麼地方失衡,加以面對和承認,也就是覺察和接受,應是心療很重要的一步。
|
|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