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到底還需心藥醫

據我的觀察和體驗,我認為人之所以患精神官能症或精神分裂症這類疾病,原因既有先天的亦有後天的。有些人在天性上較易患精神疾病,若遇到後天的不利環境,精神疾病就會出現。不利的後天環境包括家庭環境這個小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這個大環境,而家庭環境又會受到社會文化環境熏染,兩者互相交織共同塑造出失衡的人格。

性格或人格屬心靈層面,由於人的心靈和身體互相影響,當精神疾病患者的心靈長期處於失衡狀態中,身體層面也難免會受到影響(例如體內缺乏某些物質),若給他補充那些物質,沒錯可以穩定病情,但失衡的人格並沒有改變,精神疾病仍沒有康復。

其實,身體上某些物質改變是「果」而非「因」,若只處理「果」而不處理「因」,「因」仍不斷產生「果」,則很可能要長期處理「果」,比如要長期服藥或打針。「因」屬心靈層面,必須從心靈層面進行治療,才能使精神疾病真正痊癒。藥物的主要作用只是在有需要時可以穩定病情,以便進行心靈輔導或治療而已。如果以為單憑用藥就可以治癒精神疾病,實在是誤導,結果患者就很可能要一直用藥下去。

單從生理或生物層面來處理精神疾病,雖有一定價值,但有偏差。精神科的疾病不能只當作內科病來醫,心病到底還需心藥醫。

目錄